近些年来,咱们老百姓在买车这件事上,心里头总有个老观念,特别是被一些汽车销售反复强调,听得耳朵都快起茧了,那就是:“买燃油车踏实,虽然加油贵点,但车子保值,开几年再卖也亏不了多少钱。”这句话听上去特别实在,好像是为你捂紧钱袋子着想。
但现在,我们真的有必要停下来想一想,这个曾经被奉为真理的说法,在今天的汽车市场里,还站得住脚吗?
它会不会已经成了一个需要被重新审视的“过去时”?
现实情况可能和很多人的固有印象大相径庭。
我们先看看新车市场正在发生什么。
过去,提到德系的奔驰、宝马、奥迪,那可是身份和品质的象征,不少热门车型甚至需要加价才能提到车。
可如今,市场风向完全变了。
奔驰C级的价格已经下探到二十万出头的区间,曾经坚挺的宝马5系动辄优惠十几万,奥迪A4L更是为了销量打出了接近二十万的起步价。
新车的价格体系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冲击,这种降价潮像多米诺骨牌一样,不可避免地会传导到二手车市场。
道理很简单,新车都这么便宜了,谁还会花大价钱去买一辆二手的呢?
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就在身边发生,有位朋友在去年花了四十二万买了一辆德系的豪华SUV,当时销售人员信誓旦旦地保证,这车是硬通货,三年后最少还能卖二十八万。
结果才过了一年,因为需要用钱,他去二手车市场询价,得到的答复是十八万,多一分都不收。
短短一年时间,二十四万就这么不见了,这笔钱足够买一辆全新的主流电动汽车了。
这种巨大的落差,已经不是个别现象,而是当前燃油车,尤其是非稀有属性的豪华燃油车保值率崩塌的一个缩影。
二手车商们现在普遍的反应是,收这些跌价厉害的油车风险太高,砸在手里就是烫手山芋。
我们再来看一个更具体的、贴近普通家庭消费的对比。
以十万出头的预算为例,我们选两款代表车型。
一款是曾经被誉为“保值神车”的日产轩逸,2021年的自动挡车型,当时新车价在十一万九左右。
如今三年过去,在二手车市场的价值大约在五万八到七万六之间,保值率算下来在百分之四十八到六十三。
另一款是同价位的国产电动车代表比亚迪海豚,2021年的车型,当时指导价是十一万三左右。
现在三年过去,它的二手价格在四万七到七万五之间,保值率在百分之四十一到六十六。
从数据上看,两者的保值率区间非常接近,甚至海豚的保值率上限还要略高一些。
所谓的燃油车保值优势,在这里已经荡然无存。
但我们不能只看卖车时能拿回多少钱,更要算一算这几年用车付出了多少成本。
这笔账一算,差距就非常惊人了。
同样开三年,假设每年行驶一万五千公里,开轩逸按照百公里7升油、油价8.5元计算,三年的油费支出就超过了五万元。
而开海豚在家充电,三年的电费可能还不到五千元。
这么一对比,燃油车主多付出的四万多块钱使用成本,已经远远超过了那一点点可能存在的残值优势。
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“保值”名头,却在日常使用中付出了实实在在的高昂代价,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。
除了看得见的贬值和油费,燃油车还有很多“隐形”的长期持有成本,这些开销就像温水煮青蛙,在不知不觉中消耗着你的财富。
很多人反驳电动车时会说“换电池贵”,但他们却很少提及燃油车全生命周期里的保养和维修费用。
燃油车的发动机、变速箱、排气系统等结构复杂,需要定期更换机油、火花塞、滤芯,到了一定里程数还要更换正时皮带、清洗积碳,这些都是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的固定支出。
如果运气不好,变速箱或者发动机出了问题,那维修费用动辄上万,足以让任何一个家庭感到肉痛。
十年下来,一辆燃油车的保养维修总费用,可能真的不比更换半组电池便宜多少。
相比之下,电动汽车的结构就简单得多,没有了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两大核心部件,日常保养基本就是检查一下电路和更换空调滤芯,省心也省钱。
至于大家最担心的电池,一方面,随着技术进步,像宁德时代这样的头部电池厂商,其产品成本在过去几年已经大幅下降了百分之四十,并且这个趋势还在继续。
另一方面,像蔚来等品牌推出的换电模式,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用户的电池衰减焦虑,其测算显示,十年换电的总费用比同级别油车的加油费用能节省超过十万元。
市场的选择是最诚实的。
如今你去逛逛大型二手车交易市场,和车商们聊一聊,就会发现他们的收车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
一位资深车商坦言,现在他只敢收那些市场热度高的混动车和纯电车,纯燃油车除非是丰田普拉多、陆地巡洋舰这类具有特殊收藏和越野属性的车型,否则一律都要把价格压得很低。
他的记录显示,现在电动车的周转速度是燃油车的两倍以上,一台特斯拉可能上午收到,下午就卖掉了,而一台成色不错的德系燃油轿车,却可能在停车场里停放好几个月,每天都在贬值。
这一系列变化的背后,是整个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。
在国内,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历史性地突破了百分之五十,这意味着市场上每卖出两台新车,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车,燃油车的主导地位正在被快速瓦解。
放眼全球,本田等传统汽车巨头已经明确了停产燃油车的时间表,欧盟也计划在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新车。
当生产端和政策端都在全力转向时,作为消费者的我们,如果还固守着过去的观念,无疑会为这种“认知滞后”付出代价。
总而言之,那个“油车费钱但保值”的说法,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,已经越来越站不住脚。
它更像是一个在产业转型期,利用信息差制造出来的消费陷阱。
当充电桩变得随处可见,当电动车的技术越来越成熟、成本越来越低,当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选出了未来的方向,我们确实需要用一种全新的、更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买车这件事,不能再被那些过时的营销话术所束缚。
景盛配资-10倍杠杆平台-线下股票配资-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